作者:未知 來源:咖啡豆: 咖啡知識 > 咖啡技術 > 2025-01-16 05:33:38
咖啡豆從樹上被摘下時的"果實"狀態,到製成可以被烘焙的"生豆"狀態,含水率會先被控制在9%到13%之間,含水量過高或過低都不太容易烘焙;一般我們拿到新採收的水洗式處理法生豆,含水率通常都在11.5%~12.5%左右,半洗的曼特寧可能到13%,半洗的巴西爲11 %~12%,日曬的摩卡類範圍較大約9%~12%之間都有。從受打磨之後開始算起,生豆含水率就會隨時間流逝而越降越低。
判別生豆是否新鮮主要有兩個方面可以看:
外觀:顏色是否爲鮮綠、有光澤。大多數水洗式處理的生豆,只要是新鮮的,顏色都會是翠綠。
咖啡生豆氣味:一般若非水洗式處理法的豆子,如干燥處理式摩卡、半洗式曼特寧之類,憑外觀可能比較難判別豆子放了多久,但是生豆吸附到的氣味卻提供了非常明顯的線索。新鮮時,水洗式生豆氣味是清新的草味,乾燥處理式摩卡生豆則是帶熟果香的發酵氣味,半洗式的曼特寧類氣味則較不明顯,但不要帶有臭臭的、像臭豆腐之類久存不良的溼腐味就好。
新鮮的咖啡生豆,富有活力。半鮮的生豆,活力中帶有一點點穩重。八個月後的生豆,活力喪失。一年以上的生豆,蒼老乏味但是,上面評語僅適用一般咖啡豆在一般保存狀態下,不適用經過特殊處理的豆子及特殊保存環境,像是低因處理、陳年、風漬處理等等。那又是另外的一個欣賞領域了。
挑選前的生豆
蘋果的味道不會因爲大小不一而不同,這句話我贊成,但是在咖啡豆的烘焙上說,“反正都是要加熱,咖啡豆大小不同也沒有關係”我就不能苟同了。同一棵樹上採收下的咖啡豆,不論顆粒大小、成熟或未成熟都如果全都放進同一個鍋子裏烘焙,會產生烘焙不均的成品。
豆質厚實的豆子與豆質薄的豆子一起烘焙,豆質厚的豆子透熱性差,中心(豆子中水分未被去除的部分)會發生烘焙不到的“有芯”狀態。煮意大利麪的時候,爲了要有適度的口感會煮到“有芯”;但“有芯”狀態只被允許存在於意大利麪的世界,咖啡的世界是行不通的。
“有芯”的咖啡外觀上看不出來,只能看到烘焙豆漂亮的表面,但剖開來看便是一清二楚。豆子中間分成有烘到部分與沒有烘到的部分。有芯的咖啡萃取出的咖啡液會有嗆喉嚨的重味道。
言歸正傳,總之挑選咖啡生豆時,形狀、厚度、尺寸、色澤、中央線的伸展樣子等等全部都均勻的豆子最佳。簡而言之狀態平均的豆子就是好豆子。可惜這樣的豆子極爲少見。
大顆粒豆與小顆粒豆,何種味道佳?
生產地根據尺寸大小,對大顆粒的咖啡豆評價較高。”也有說法認爲篩網尺寸(咖啡豆大小)的分級法語味道並無關係。現在屬咖啡先進國的北歐諸國都是採購巴西等地最高級的咖啡豆,主要購買篩網尺寸13-16的小顆粒豆子。他們避免購買高價的大顆粒豆而改買廉價的小顆粒豆,或許是因爲他們重質量超過於重名聲。
但嚴格來說,大顆粒咖啡豆擁有較佳的風味。實際將同一個咖啡樹採收的大小豆子烘焙萃取,杯測後果然可以比較明顯比較出味道的不同。顆粒大且順利生長的豆子果然味道較佳。
提到大顆粒的咖啡豆,常會有像馬拉戈吉佩(19號篩網以上的大顆粒豆子,也稱爲象豆)一樣大於一般豆子兩倍的優質豆混在其中,這會造成烘焙不均,故建議事先以手選挑出:不過這不是爲了挑除瑕疵豆,而是要將大顆粒的豆子集合在一起另外烘焙。
在烘焙上來說,與其重視豆子大小與味道優劣的關係,豆子尺寸是否一致更爲重要。不同大小的豆子需各自分開,切勿混在一起烘焙。否則必然招致烘焙不均的結果。同樣地,豆子的顏色也要一致爲佳。生豆的顏色有青色、褐色等各式各樣的顏色,豆子的顏色表示含水量,故豆子顏色一致也比較容易烘焙。一般來說,偏青色、綠色表示水分多,偏褐色近乎白色代表水分少。再來是豆子的形狀,要選肉質厚爲佳。即使豆子的顆粒大,肉質薄者味道也傾向於單薄。味道豐富且富有深度的,一般來說只有高地生產的肉質肥厚的咖啡豆。肯尼亞、哥倫比亞、坦桑尼亞等阿拉比加種水洗式咖啡豆是被紐約市場歸類爲“哥倫比亞清新明亮型咖啡”的上等品種;肉質肥厚且含水率高,故烘焙時中心不易傳熱,但透過過度的烘焙,可以引出豐富多變的風味。
最後要提的是中央線(在咖啡豆中央縱向的細溝)。中央線清楚且明確的豆子爲優質品。另外,覆蓋在其表面的銀皮如字面所示爲銀色者爲佳。銀皮呈現茶褐色者,除了具有良好管理的自然乾燥法豆子外,大多是不良品。何謂手選手選:是將附着在美味咖啡豆中的雜質與不良豆子去除的步驟。咖啡豆中常會混入異物,例如石頭、木屑、金屬片、土粒、樹的果實等,有時還有硬幣和玻璃片。
在咖啡生產地都會用比重選豆機(利用風力依照顆粒大小與重量分類)或是電子選豆機(依顏色調除瑕疵豆)防止雜質與瑕疵豆混入,但是防不勝防也是理所當然,還是必須靠人的雙手挑選。
特別是未熟豆很難透過機器挑選去除,必須用手纔行。而且這些未熟豆對於咖啡的味道會產生極不良的影響。瑕疵豆除了未熟豆外,還有死豆、蟲蛀豆、黑豆、發黴豆、貝殼豆、發酵豆、破裂豆、帶殼豆、可可等。
手選在生豆階段進行一次,烘焙過後再一次,意思就是烘焙前後各進行一次。瑕疵豆的比例令人意外的高,優良的咖啡豆一般約含有20%左右,精製度低的摩卡等更是高過40%。也就是說烘焙過後大約只剩下六七成的咖啡豆可以使用,換句話說呢,一百克的生豆中會有三十到四十克的失敗品,這相當浪費。要減少烘焙失敗率,必須儘量購買高精度的優質咖啡豆;若仍舊害怕烘焙失敗,調除瑕疵豆的步驟就不能偷懶。瑕疵豆是咖啡味道的致命傷。
以手摘法採收成熟變紅的咖啡果實,照理說瑕疵豆混入的比率應該會低很多,然而實際上收成時會連同青色未成熟的果實也摘下來,有時候,爲了追求採收效率,連樹枝也一起折下。而水洗式咖啡因爲精製過程必須經過多次水洗,所以較難混入石頭、玻璃片等雜質,但若是非水洗式的自然乾燥法咖啡,雜質混入的程度相當高。
烘焙咖啡時混入過多瑕疵豆,咖啡成品會出現顏色斑駁的情況。與正常的豆子相比,瑕疵豆氧化的速度異常快速,有事烘焙過後會呈現白色。在超市或咖啡店等店面常會販售便宜的咖啡豆,將那些包裝打開一看,大多可以發現其中混入了相當多烘焙不均的豆子,這都是因爲省略了手選步驟直接烘焙而產生的結果。
要了解手選步驟的重要性,最快的方法就是杯測之用瑕疵豆烘焙萃取的咖啡液。喝下之後你會發現舌頭會持續麻痹數小時。由此可證,手選是製作出美味咖啡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驟。大家往往將手選視爲單調、無聊、無意義的行爲而等閒視之,相當可惜。但希望大家瞭解,瑕疵豆所造成的味道破壞是不論如何高明的烘焙技術都隱藏不住的。爲了讓烘焙順利進行,事前的手選步驟相當重要。
發黴豆:因爲乾燥不完全,或是在運輸、保管過程中受潮,而長出青色、白色的黴菌,有時會使豆子黏在一起,若不去除這些發黴的豆子。
死豆:非正常結果的豆子。顏色不易因烘焙而改變,故容易分辨出來。風味單薄,與銀皮同樣有害無益,會成爲異味的來源。
未成熟豆:在其成熟前就被採摘下的豆子,有腥臭、令人作嘔的味道。將咖啡生豆靜置數年就是爲了對付這些未成熟豆兒採取的策略。
貝殼豆:乾燥不良或者交配異常而產生;豆子從中央線處破裂,內側像貝殼般翻出。貝殼豆會造成烘焙不均,進行深度烘焙時容易着火。
蟲蛀豆:蛾在咖啡果實成熟變紅之際侵入產卵,幼蟲啃食咖啡果實成長,豆子表面會留下蟲蛀痕跡。蟲蛀豆會造成咖啡液渾濁,有時會產生怪味。
黑豆:較早成熟掉落地面,長期與地面接觸而發酵變黑的豆子。可輕易透過手選步驟調除。混入黑豆煮出來的咖啡會產生腐敗味且渾濁。過幹豆。
可可:自然乾燥法使得果肉果肉殘留、未充分脫殼是它的成因帶有碘味、土味等味道,會發出臭味。
帶殼豆:內果皮覆蓋在咖啡豆果肉內側,多殘留在水洗式咖啡豆上,烘焙時的透熱性差,有時還會着火燃燒,是造成咖啡澀味的原因。
其他還有破裂豆、紅皮豆(自然乾燥的過程中遇到下雨的豆子,味道平淡單調)、發育不良豆(養分不足而停止成長的小顆粒豆子,味道濃重)等,有時會混入玉米或者胡椒粒等等。石頭採收的豆子因爲自然乾燥法容易混入石頭或木屑等。
手選順序:
1.取適量的生豆放在托盤中
2.將生豆挑選至無瑕疵豆爲止
3.不是隻盯着豆子的一面看,而是要拿起來看看其顏色與形狀。不放過任何一顆,目光由右邊向左邊移動。
4.不斷反覆同樣的步驟
5.得知挑出瑕疵豆的平均值。
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,咖啡的國修改編輯,轉載請註明!
前街咖啡已可在Tmall選購,60種來自世界各地咖啡豆,新鮮烘焙 24H發貨。
Tmall link:https://qianjieshipin.tmall.com
或直接在淘寶搜尋 「前街旗艦店」
2015-09-09 12:56:00 責任編輯:未知
常見的咖啡產區
非洲產區
埃塞俄比亞咖啡- 耶加雪菲咖啡- 西達摩咖啡- (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)-
肯尼亞咖啡- 盧旺達咖啡- 坦桑尼亞咖啡-亞洲產區
美洲產區
中美洲產區
本站推薦: 卡蒂姆咖啡豆| 季風馬拉巴咖啡| 牙買加咖啡| 西達摩花魁| 耶加雪啡咖啡| 埃塞俄比亞咖啡| 耶加雪菲咖啡| 巴西黃波旁咖啡|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|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|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|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|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|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|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|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|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|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|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|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| 盧旺達單品咖啡| 布隆迪咖啡風味|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|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|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|
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(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