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灣人有多愛喝咖啡? 平均一人一年飲百杯

作者:晶報 來源:咖啡豆: 咖啡新聞 > 咖啡資訊 > 2025-01-19 11:24:05


  臺北街頭隨處可見cama現烘咖啡專門店。
  “牛奶滑翔機”(milk glider)“九零後”林子軒在2015年“TNTTW國際拉花大賽臺灣選拔賽”拔得北區頭籌。
  1960年,位於臺北武昌街的明星咖啡館。
 
  無論是熬夜加班、早起上班,還是閨蜜下午茶、公事談生意,臺灣人都喜歡喝咖啡。臺灣人到底有多愛喝咖啡?據說臺灣人一年飲盡的咖啡杯,疊起來約等於21萬座101大樓。業者根據臺灣進口咖啡數量估算,2016年臺灣平均每人咖啡飲用量超過百杯。
 
  另外,臺灣人喝咖啡也是出了名的,臺北市曾被《今日美國》票選爲全球10大最佳品嚐咖啡城市,街頭巷尾林立的咖啡館,簡直可以與便利店的數量相媲美,就連洗衣店、雜貨店、花店都可以喝上一杯香醇的咖啡。
 
  臺灣財政主管部門數據顯示,2014年臺灣咖啡進口數量爲2.38萬噸,臺灣當局“關務署”統計資料也顯示,僅2016年1月至8月,臺灣進口咖啡數量已高達2萬噸。
 
  中國咖啡種植始於臺灣
 
  臺灣人早上起來要喝咖啡提提神、中午喫過午飯要喝咖啡助消化、談事情喝咖啡營造氛圍、無聊來杯咖啡打發時間……與中國傳統的飲茶文化相比,咖啡顯然是“舶來品”,那麼臺灣的咖啡文化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呢?
 
  “中國咖啡種植1884年始於臺北,1908年後陸續引種海南島、廣西南部等地……”根據《雲南省志》卷39《農墾志》顯示,臺灣的咖啡栽植早於大陸。史料記載,雖然當時清朝政府有意輔導臺灣少數民族栽種咖啡,但是最先付諸行動,引進咖啡到臺灣的是英國人。不過英國人淺嘗輒止,並未成就臺灣的咖啡產業。日本對臺灣進行殖民統治時期,將臺灣作爲供應本土市場的咖啡豆的重要產地。臺灣的咖啡種植規模迅速增大。
 
  “全球咖啡時尚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可分爲三大趨勢。” 著有《臺灣咖啡萬歲》《咖啡學(系列)》的作者韓懷宗告訴記者,第一波發展在二戰前後(1940年——1960年),流行喝罐裝咖啡、即溶咖啡。第二波咖啡浪潮則是精品咖啡的興起,1970年後更加明顯,強調新鮮重烘焙,也衍生出拿鐵與卡布奇諾等產品。第三浪潮則爲美國咖啡師反星巴克之道而行,採用頂級咖啡豆、淺中焙、不加糖不加奶,並且注重杯測,藉此與星巴克區隔。
 
  與全球咖啡三大趨勢相對應的是,在臺灣咖啡發展的脈絡上,也可以粗略地分爲三個階段。臺灣咖啡協會理事長吳怡玲告訴記者,大概在三四十年前,臺灣出現了攜帶方便的罐裝咖啡,如伯朗咖啡;1998年隨着星巴克進入臺灣市場,連鎖咖啡店隨之在臺灣興起;2005年前後,臺灣便利店開始提供咖啡售賣,自家烘焙店也慢慢多了起來,手衝咖啡開始走進臺灣庶民生活。“咖啡是生活的指標”,吳怡玲認爲,臺灣咖啡的發展除了有日本的影響,更重要是伴着自身經濟起飛而發展起來。
 
  五六十年代,咖啡館在臺灣文壇扮演重要角色
 
  近年來,臺灣喝咖啡的風氣越來越興盛,咖啡店的發展也融合了文化與生活方式的轉變。
 
  早期咖啡館在臺灣文壇、畫壇、藝術界扮演者重要角色。據記載,1930、1940年代的臺灣咖啡館屈指可數,但幾家知名的咖啡館如波麗路、山水亭與天馬茶房,確實爲當年畫壇、文壇、戲劇界的重要舞臺。
 
  五六十年代,明星咖啡館又開啓了一段瀰漫咖啡與書香的歲月。據悉,明星咖啡館是1949年從上海霞飛路7號搬遷至臺北武昌街一段7號的。後因詩人周夢蝶在騎樓下襬書攤的因緣,成爲了臺灣近代文學的重要地標,孕育出許多文壇巨擘。當年創辦《現代文學》的白先勇、王文興等人常在這兒聚會;黃春明、陳映真也常出沒明星咖啡館。白先勇曾說,“臺灣(上世紀)60年代的現代詩、現代小說,羼着明星咖啡館的濃香,就那樣,一朵朵靜靜地萌芽、開花。”
 
  隨後,上世紀60年代、上世紀70年代,臺灣開始出現專業歐式風格咖啡館,例如上島咖啡、老樹咖啡、蜜蜂咖啡等。當時,老樹咖啡裏裝潢採用仿路易十六風格的古典木質桌椅、木質飾品、典雅吊燈,還標榜採用虹吸式衝煮咖啡。這些歐式咖啡館剛興起時,成爲中產階級約會、聚會的時尚選擇。
 
  從文人咖啡館、專業咖啡館一路走來,臺灣咖啡文化經過幾十年來的發展,已從小衆精英文化,蛻變爲普羅大衆的庶民文化,而且在發展的過程中湧現了新的特色。“在臺灣,每間咖啡店都是一個獨立的靈魂。”有業者表示,咖啡館的密度越高,咖啡文化也就越蓬勃。
 
  走在臺灣的街頭巷尾,除了便利店,一定要數咖啡店最多了。當記者問詢臺灣咖啡研究室計劃主持人林哲豪“臺灣到底有多少咖啡店”時,他說這個數字很難統計,因爲除了傳統的咖啡店,現在很多書店、服裝店、花店、雜貨店,甚至洗衣店都在賣咖啡。不過,林哲豪給記者簡單地分了一下類別。
 
  林哲豪說,臺灣賣咖啡的地方可粗略分爲四類,一類連鎖咖啡店,例如星巴克;第二類是便利店(例如7-11);第三類是自家烘焙咖啡店;第四類則爲其他混合搭配的咖啡店,例如上述說的洗衣咖啡店。“咖啡具有都市個性。”林哲豪補充說,臺灣自家烘焙店大概有3000家,超過半數在臺北。
 
  在面對臺灣人有多愛喝咖啡的問題上,林哲豪並不反對“平均每人每年咖啡飲用量超過百杯”的推測,但是他認爲,如果用消費咖啡豆的概念來估算會更精準,因爲不同的衝法,每杯咖啡所使用的咖啡豆數量是不一樣的。具體來說,林哲豪認同,臺灣每人每年消耗1.3公斤咖啡豆則更能全面體現臺灣人對咖啡的摯愛。“如果折算成杯數的話,那應該是一百到兩百杯。”林哲豪說。
 
  臺灣咖啡選手享譽世界
 
  臺灣人的咖啡不僅越喝越多,而且越喝越精。在臺灣,民衆不僅可以在便利店買一杯25元(新臺幣,下同,約人民幣5元)的美式咖啡,還可以品味到世界拉花冠軍沖泡的不到200元(約人民幣40元)的拿鐵。
 
  據臺灣媒體報道,自從2013年,陳志煌打敗挪威咖啡達人,成爲第一個非北歐出身的“北歐杯咖啡烘焙大賽”冠軍後,臺灣的咖啡人才輩出,分別在烘豆、杯測、拉花等多個咖啡領域的世界大賽折冠。
 
  在臺北市民權東路的巷弄中,有間名爲“牛奶滑翔機”(milk glider)的咖啡店,這是臺灣爲數不多的由“拉花冠軍”經營的店面。這間咖啡店由4個年輕人共同創業。其中,謝維晟與林奐在2015年東京Coffee Fest世界拉花冠軍賽獲得冠軍與第三名的獎牌。最年輕的“九零後”林子軒則在2015年“TNTTW國際拉花大賽臺灣選拔賽”拔得北區頭籌。此外,另外店裏的初創員工陽其興,四月將參加在東京舉辦的世界拉花大賽。
 
  當醇厚的咖啡遇到綿密的牛奶,再加上一流的咖啡師,就可以成就一杯線條細膩的拉花圖案。藉由拉花拉出一個世界,“牛奶滑翔機”的小夥伴希望,“咖啡和牛奶也可以變出夢想。”
 
  “大家熱衷比賽,除了想要肯定自己之外,最直接是想學習到自己不懂的技巧,並分享自己特有的功夫。”2017世界盃拉花大賽臺灣區決賽冠軍鄭智元告訴記者,近年來臺灣年輕人熱衷於參加各類咖啡比賽,就希望在賽事中不斷地提高自身手藝。“臺灣第一屆咖啡大師賽”冠軍林東源觀察表示,臺灣雖有星巴克等大型連鎖店,但還有更多從進口、烘焙、衝煮、開店一手包辦的小店。他們比創意、比專業都毫不遜色,“臺灣不愛大規模(的咖啡店)。”
 
  “比賽與經濟也是有一定的關係。”吳怡玲認爲,與咖啡相關的比賽對行業經濟具有促進作用。“喫過的東西是好東西,做出來的東西也會越來越好。” 吳怡玲2003年發起併成立了臺灣咖啡協會,目前共有80餘個團體會員和50多個個人會員,並常年舉辦“世界盃咖啡大師賽臺灣選拔賽”“世界盃杯測師大賽臺灣選拔賽”“WCE世界盃烘豆大賽臺灣選拔賽”“WCE世界盃拉花大賽臺灣選拔賽”等6個賽事。她認爲,比賽可以使得臺灣年輕咖啡師接觸世界最新資訊,並有機會與其他優秀選手切磋學習。

前街咖啡已可在Tmall選購,60種來自世界各地咖啡豆,新鮮烘焙 24H發貨。

 

Tmall link:https://qianjieshipin.tmall.com

或直接在淘寶搜尋 「前街旗艦店」

關注WECHAT公衆號,閱讀更多精品咖啡豆知識

2017-03-31 10:17:57 責任編輯:晶報

單品咖啡

常見的咖啡產區

非洲產區

埃塞俄比亞咖啡- 耶加雪菲咖啡- 西達摩咖啡- (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)-

肯尼亞咖啡- 盧旺達咖啡- 坦桑尼亞咖啡-

亞洲產區

曼特寧咖啡- 黃金曼特寧- 雲南小粒咖啡-

美洲產區

哥倫比亞咖啡- 巴西咖啡-

中美洲產區

危地馬拉咖啡- 哥斯達黎加咖啡- 巴拿馬咖啡- 翡翠莊園紅標- 藍山咖啡-

本站推薦: 卡蒂姆咖啡豆| 季風馬拉巴咖啡| 牙買加咖啡| 西達摩花魁| 耶加雪啡咖啡| 埃塞俄比亞咖啡| 耶加雪菲咖啡| 巴西黃波旁咖啡|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|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|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|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|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|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|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|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|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|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|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|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| 盧旺達單品咖啡| 布隆迪咖啡風味|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|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|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|

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(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)

更多推薦

更多資訊

關注我們

  1. 關於我們
  2. 商務合作
  3. 推薦計劃
  4. 投稿登錄